Avatar photo

andy

「靈修嗎哪 Day0002」

今日嗎哪:「禱告」פָּלַל / pā·lāl
嗎哪出處:「亞伯拉罕禱告上帝,上帝就醫好了亞比米勒和他的妻子,並他的眾女僕,她們便能生育。」(創20:17)。

五十加減

相信五十歲並非衰微的起點——雖然很有可能「巔峰已過」,往後盡是「下坡路」;但對於一個不枉此生,敢於攀登的勇士,「下坡路」不是回頭路,而是「回家路」,是完整人生的下半場。往後的路仍是嶄新的路,值得我們放慢腳步,期待與欣賞沿途那意想不到、截然不同的景色。五十加減,在這裡,生命因不斷減去的塵世重擔而輕盈,卻因不斷增添的永恆珍寶而璀璨。

神学其实蛮有趣之四

這裡,我要把系統神學教義描述的最後一部分留給——終末論(末世論)。終末論圖畫,絕非模糊不清,撲朔迷離;它關於確定的永恆——我們終極的盼望。

救恩的故事之四

救贖的計劃和成全,自始至終都立基於上帝的恩典,從舊約到新約救恩可以、明確與簡單地表達為:本乎恩、因著信。從主觀方面講,救贖的實踐始於聖靈有效的呼召,並在歸信和重生這些行動中延續。從客觀方面講,基督救贖之工施於信徒所結的果子,包括:與基督聯合、稱義,接納進入上帝的家。

神學其實蠻有趣之三

優質的基督教神學就是基督徒以耶穌基督跟隨者的身份去充分思考、嚴謹反省式地表達關於神和這世界的信念,目的是為要將信仰落實於基督徒追求的聖潔生活中,並以神得著榮耀為終極目標。

「救恩的故事」之三

對於思維正常的人來說,心思意念中最關心的如果不是永恒的命運,就是將來安穩的問題。尚未得救的人,若能敏銳地感受到最深處的屬靈需求,就會從心裏發出保羅和西拉從獄卒那裏聽到的呼喊——「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徒16:30)。

「求」的藝術之三

不被各種不確定的希望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而是真誠、全人一體地專注於神,獨向祂舉起我們的心,正是詩人堅持所做的(選用時態,表達為一種持續行為),也是正確向神禱告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