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信——「約翰福音中的信心故事」

願我們因著信,不只相信耶穌為主,更願順服於祂,讓祂主導我們的生命,竭力在每一天活出祂的榮耀。阿們!

引言

在基督教信仰的救恩真理中,以弗所書二章8-9節是一盞明燈:「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這簡短經文揭示了救恩的核心:它完全源自神的恩典,而非人的努力;人只需以信心回應,就能領受這白白的禮物。從聖經全書的角度看,這一真理貫穿始終:舊約中,亞伯拉罕因信稱義(創世記15:6),顯明信是神人關係的橋梁;新約里,耶穌親自宣告「信子的人有永生」(約翰福音3:36),進一步印證恩典與信心的不可分割。

約翰福音二十章31節正完美體現這一救恩邏輯:「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這裡,「信」成為連接神恩典與人類生命的樞紐——約翰記載耶穌的神跡,不是為展示超自然奇事,而是為引導人從眼見轉向「以信為鑒」——以信心接受耶穌是救主。換言之,約翰福音的寫作目的與以弗所書的救恩真理一脈相承:神在恩典中主動啓示(通過耶穌的生、死與復活),而人在信心中被動領受(相信並得生命)。本文將以約翰福音二十章31節為基石,深入剖析「信」的主題如何從神跡中發展,並探討其對未信者和已信者的深遠意義。

一、約翰福音的寫作目的

約翰福音20:31明確指出了這卷書的寫作目的:通過記載耶穌所行的「這些事」,即神跡,來引導讀者相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因信得生命。這裡的「這些事」特指約翰在2-12章中記錄的七個神跡,這部分常被稱為「神跡之書」。約翰在聖靈引導下,精心挑選這些事件,不是隨意羅列,而是為了達成一個雙重的目的:一方面引領未信者歸向基督,另一方面堅固已信者的信心。

「信」這個字在約翰福音中至關重要。作為鑰字,「信」(pisteuo)的動詞形式出現了98次,全部以現在時態或分詞形式使用,強調「信」是一個持續的行動和過程,而非一次性的決斷。名詞形式的「信」雖未出現,但這正凸顯了約翰的用意:信不是靜態的教條,而是動態的生命關係。例如,在約翰福音2:11中,門徒因耶穌在迦拿變水為酒的神跡「就信他了」,但這只是信的起點;隨著耶穌的事工展開,信不斷被考驗和深化,最終在復活事件中達到高潮。

約翰福音的整體結構也呼應了這一主題。從第一個神跡到耶穌的受難與復活,「信」的發展邏輯清晰可見:它從基於神跡的外在見證,逐步轉向對耶穌身份和使命的內在認識。正如耶穌在約翰福音20:29所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這節經文點出了信的終極目標——超越眼見,扎根於神話語的應許。

二、「信」的發展與展示:從神跡到生命

在約翰福音中,「信」的主題通過神跡的記載循序展開,展現出一種從表象到實質、從短暫到永恆的邏輯。讓我們以第一個神跡「在迦拿變水為酒」(約2:1-11)為例,深入剖析這一過程。

首先,這個神跡發生在婚宴上,耶穌將六口石缸的水變為酒。這些石缸本是猶太人潔淨禮所用的(約2:6),象徵律法的規條;而酒則代表福音的喜樂與豐盛。耶穌的行動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危機,更寓意著祂要將律法的「水」變為福音的「酒」,祂能夠帶來生命的更新。門徒因這神跡「就信他了」(約2:11),很明顯,這信起初是基於神跡的震撼,尚屬淺層。但約翰刻意記載這個起點,是為了展示信如何從神跡的觸發開始,逐步深化。

其次,耶穌在事件中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2:4)。這「時候」的主題貫穿整卷約翰福音,從7:6、7:30、8:20到12:23「時候到了」,再到13:1「時候到了」和19:30「成了」。「時候」指的是耶穌通過受難與復活完成救贖計劃的時刻。這顯示,信的發展深刻地與耶穌的救恩使命相連。門徒的信從單純欣賞神跡,逐漸轉向認識耶穌是那位為世人捨命的基督。

再者,七個神跡的排列順序揭示出信的漸進式啓示。從變水為酒(約2:1-11)、醫治大臣之子(約4:46-54)、醫治癱子(約5:1-15)、餵飽五千人(約6:1-15)、行走海面(約6:16-21)、醫治生來瞎眼的人(約9:1-12)到叫拉撒路復活(約11:1-44),這些神跡逐步彰顯耶穌的身份:祂是生命的源頭(約11:25)、世界的光(約9:5)和復活的主。每一次神跡都引出兩種回應:相信(如約2:11、4:53、9:36)與不信(如約5:18、9:41、11:53)。這種對比強調,信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的委身;它要求人從神跡中看見神的榮耀,並作出抉擇。

最後,信的頂點在耶穌復活這一最大神跡中體現。約翰福音20章記載,多馬因看見復活的耶穌才信(約20:25-28),但耶穌祝福那些「沒有看見就信的人」(約20:29)。這顯示,信的真諦在於超越眼見,依靠神的話語和應許。正如舊約阿摩司書的預言:「耶和華說:日子將到,耕種的必接續收割的;踹葡萄的必接續撒種的;大山要滴下甜酒;小山都必流奶」(摩9:13-14),耶穌出現的時刻就是這日子,耶穌的到來就是這應驗了這豐盛的救恩,信祂的人就能進入這永恆的生命之流。

三、約翰福音的福音功效

約翰福音向未信者發出的強烈呼召。約翰通過神跡的記載,搭建了福音的橋梁,吸引人歸向基督。首先,神跡作為「記號」(semeia),指向耶穌的神性和彌賽亞身份。對不信者而言,這些事件是客觀證據,證明耶穌不是凡人,而是神的兒子。例如,在約翰福音4章,大臣因兒子被醫治而「全家就信了」(約4:53),這顯示被醫治、得救助的神跡能打破人的疑慮,引領人們初步信靠。

其次,約翰福音直面不信的根源——罪中的剛硬。耶穌在約翰福音9:41對法利賽人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這裡,不信被揭示為一種道德和靈性的選擇,而非理性的缺乏。約翰通過記載耶穌與敵對者的對話(如約5章、8章),暴露不信的後果,同時呼召人悔改。例如,在約翰福音3:16-18,耶穌強調:「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這節經文成為福音的核心——信是救恩的唯一途徑。

此外,約翰福音的敘事方式極具感染力,能觸動未信者的心。約翰以見證人的口吻寫道:「他的見證是真的」(約21:24),並通過耶穌的言行展示神的愛。例如,在叫拉撒路復活的神跡中(約11章),耶穌的悲傷與權柄並顯,讓人看見祂對生命的憐憫與掌控。這種敘事不僅提供歷史事實,更激發情感回應,引導人從好奇轉向信靠。對今日的未信者,約翰福音依然有效:它通過神跡故事,揭示耶穌是解決人生困境的答案,邀請他們跨出信的第一步。

四、約翰福音對已信者的堅固

對已信者而言,約翰福音是靈命的堅固磐石。通過記載神跡和耶穌的教導,它幫助信徒建立更深、更穩的信心。

第一、這些記載提供確據,強化信徒對耶穌身份的認識 —— 在約翰福音6:20,耶穌行走海面時說:「是我,不要怕!」這宣告祂是神聖的「我是」(ego eimi),呼應舊約出埃及記3:14中神的名字。信徒從中得著安慰:無論風浪多大,信靠耶穌就能安穩。

第二,約翰福音教導信徒如何應對信心的挑戰。耶穌在約翰福音16:33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這節經文提醒信徒,信不是免除苦難,而是在苦難中倚靠基督的得勝。通過神跡的回顧,信徒被鼓勵持守信,例如在逼迫中思想拉撒路的復活(約11章),確信耶穌能叫死人復活。

第三,約翰福音推動信徒從「因神跡信」邁向「因話語信」。耶穌在約翰福音14:29說:「現在事情還沒有成就,我預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就可以信。」這強調,信的增長依賴於神話語的應許。信徒通過反復閱讀約翰福音,能加深對耶穌「時候」的理解,從受難到復活,看見救恩的全貌,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信心的見證。

最後,約翰福音20:31的寫作目的在信徒生命中實現為持續的信靠。正如彼得前書1:7-8所說,信心的試煉比火煉的金子更顯寶貴。約翰的記載不僅為了初信,更是為了堅固,叫信徒「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這生命是豐盛的、永恆的,且在信心中不斷成長。

結語

約翰福音20:31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信心的道路。從神跡的起始到復活的巔峰,「信」的主題貫穿全書,引導我們從初信走向深信,從眼見走向定見。對未信者,約翰福音是恩典的呼召,藉神跡顯明耶穌是基督;對已信者,它是堅固的根基,叫我們在風雨中站立得穩。願我們因著信,不只相信耶穌為主,更願順服於祂,讓祂主導我們的生命,竭力在每一天活出祂的榮耀。阿們!

參考書目

布艾榮。〈約翰福音〉。《信徒聖經注釋》。達拉斯:達拉斯神學院。2022年。

莫里斯著。〈路加福音〉。《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潘秋松譯。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1996年

福音証主協會(香港)。《証主聖經百科全書》。(中國基督教協會、光碟版)。

Andy 25-11

歡迎通過電子郵件交流:dduck419@hotmail.com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