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恩的故事之四

救贖的計劃和成全,自始至終都立基於上帝的恩典,從舊約到新約救恩可以、明確與簡單地表達為:本乎恩、因著信。從主觀方面講,救贖的實踐始於聖靈有效的呼召,並在歸信和重生這些行動中延續。從客觀方面講,基督救贖之工施於信徒所結的果子,包括:與基督聯合、稱義,接納進入上帝的家。

「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
四、救恩的次序

接續前文的討論,這一部分中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救恩的次序》。聖經表明,上帝藉著聖靈通過一係列的行動把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客觀救贖大功施行出來。從人可以理解的意義上,我們稱這一系列的行動為救恩的次序,這次序可以是邏輯上的,也可以是時間上的,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雖然,作爲人,作為被拯救的對象,我們無法洞悉神所有的作為,但可以確定的是:「上帝不是混亂之主,而是次序之主。我們有許多美好有力的理由認爲,施行救贖的各種行動……是按照一定次序發生的,而這個次序是憑著上帝的安排、智慧、愛和恩典建立的。」

亞米念派神學有關救贖順序的代表性看法:

1、普遍的、外在的呼召:藉著聖靈在人心中的一般性工作和福音的清楚宣告,上帝向所有人發出救恩的呼召。先行的恩典或「感動人」的恩典,會減輕墮落帶來的影響,從而釋放所有的人付諸於道德和靈性上的行動。他們宣稱說,這種恩典從十字架流向所有的人。

2、悔改和相信:由於每個人都被先行的恩典改變,人的意志就能自主地離開罪、轉向基督。基於上帝命令罪人要做出他們自己得救的工夫(腓2:12),悔改乃是一項合作的行動。

3、稱義:由於上帝在原則上不會宣稱沒有義行的人為義,他們往往拒絕法庭式的稱義觀(即基督的義歸算給相信的罪人)。亞米念派通常認爲,稱義就是罪得赦免,罪得赦免反過來則促進全人類的道德規範。

4、成聖:信徒應該尋求即刻的、第二層祝福的體驗,聖靈藉此清除人的罪,讓人心中充滿對上帝和他人的完美之愛。他們把恩典的第二次動工稱為「完全的成聖」,「基督徒的完全」,或是「祝福的豐滿」。重生這個專有名語,用來指從悔改到成聖的整個救贖過程。

5、堅忍:由於特別強調人是自由的主體,亞米念派認為,信徒有可能因故意犯罪徹底從恩典的狀態中墮落。最終會背教的可能性,激勵信徒追求聖潔、且信仰堅定的生活。

廣泛福音派有關救贖順序的觀點:

廣泛的福音派認為:從永遠的過去到永遠的未來,整個救恩都源於上帝的恩典,以基督爲中心,並靠聖靈的能力而成就。

1、揀選:不管人預見之中的信心或善行,上帝在亙古從墮落的眾人中揀選一部分人,來承受永生。

2、有效的呼召:上帝的聖靈光照蒙揀選之人的心思,軟化他們的意志,從而讓他們個人能回應福音外在的呼召。

3、相信福音:由於聖靈的蘇醒,蒙揀選者的心思被說服,從而相信上帝恩典的福音真理。

4、悔改:同樣靠著聖靈加的力量,得蒙有效呼召的人就會厭弃並轉離一切的罪。

5、相信基督:得蒙有效呼召的人,自己會堅定地接受耶穌基督作他們的救主,作他們生活的主。

6、重生:上帝在稱義的信徒裏面造一個新生命,該生命的性情和愛好徹底轉向上帝。

7、與基督合一:聖靈使重生的聖徒與基督建立一種生命的、屬靈的、不可分割的聯合。新約常用「在基督裡」這個熟悉的詞,來描述這種經驗上的事實。

8、稱義:上帝進而把相信的罪人看為義人,並且賜給他們永生的禮物。

9、成聖:這是一生之久的歷程,包括人生的跌宕起伏。在此歷程中,施恩的聖靈逐步改變真正的信徒,讓他們擁有基督耶穌的形像。

10、保守和堅忍:藉著聖靈的能力,上帝忠實地保守重生聖徒的信心和盼望,直到他們進入永生。

11、得榮耀:在主耶穌基督再來時,上帝會徹底完成信徒最終的完全救贖,包括信徒的身體和靈魂。

新約聖經中「講述」神救贖計劃的經文:

羅馬書 8:28-30 通常稱爲「救贖的金環」,保羅在此勾勒出救贖計劃的基本綱要。上帝的預知和預定堅固了救贖的其它方面,此處稱之爲呼召、稱義和得榮耀。第31至39節則明確指出,上帝必定保守蒙揀選的信徒。

哥林多前書1:26-30這裏,保羅講到這樣的救贖順序,上帝的揀選、呼召、與基督聯合(在基督裏),稱義和成聖。

保羅在以弗所書1:11-14講到的順序是,藉著救主基督而完成的揀選,在基督裏有盼望的信心,與基督聯合,聖靈的印記和得榮耀,就是最終的救贖。

帖後2:13-15突顯出這樣的順序:先是上帝選擇的行動—就是揀選,然後是相信真理,藉著福音發出呼召,最後是得榮耀。第15節講到信徒需要堅守信心。

保羅在提後1:8-10講到恩典堅固揀選,而揀選乃是上帝救贖的「旨意」,然後是呼召、過聖潔生活的成聖,以及得榮耀,就是此所說的「不能壞的生命」。

彼前1:1-2運用舊約的語言來描述救贖的順序,就是預知、揀選、「藉著聖靈得成聖潔」的有效呼召,「順服耶穌基督」的信心,稱義和成聖,兩者可能都包含在「蒙祂 血所灑」這幾個字中。

不可否認的是,從時間上來劃定上帝從永遠的過去到永遠的未來所實施的無比豐富的救恩,確實很困難;甚至讓我們離開聚焦救恩的泉源與根本—基督,陷入對先後次序主觀爭論的危險中。但在教義與實際見證方面,真正的救恩經歷會有聖經證實的一些共同點,這包括: 

1、救贖的次序中包括上帝做的事情(揀選、呼召、稱義、重生等);也包括人「表達出」的事情(相信、悔改、信靠、忍耐等)。 

2、救贖的次序反應在邏輯上,也反應在時間的先後關係上,雖然這中間有些部分絕非是肉眼可見或言語可以清晰表達的。例如:悔轉、重生與基督聯合和稱義,可以說同時發生在真正相信基督的時刻,它們不是連續性的先後事件。 

3、救贖計劃的某些方面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影響整個基督徒人生的事實,比如相信、悔改、信靠、成聖,上帝的保守和人的忍耐。

4、救贖經歷的各個方面是互相作用的。因此,信心在稱義、成聖和忍耐中積極活動。再者,與基督聯合(住在祂裏面)對於成聖和堅忍至關重要。所以,不能簡單地把救贖的次序視爲按照時間順序發生的一條直綫。

5、救贖的每一個方面都深刻地聚焦在基督身上。

總結

救贖的計劃和成全,自始至終都立基於上帝的恩典,從舊約到新約救恩可以、明確與簡單地表達為:本乎恩、因著信。從主觀方面講,救贖的實踐始於聖靈有效的呼召,並在歸信和重生這些行動中延續。從客觀方面講,基督救贖之工施於信徒所結的果子,包括:與基督聯合、稱義,接納進入上帝的家。

因此,我們可以有信心的講:聖徒是在基督裏蒙揀選(弗1:4);他們蒙召歸向基督(林前1:9);他們相信有關基督的真理(羅10:9;約一5:1, 5);他們悔改轉向基督(彼前2:25);他們因基督的寶血而稱義(來13:12);他們在基督裏重生(林後5:17;多3:5-6);他們與基督聯合(加2:20);他們變成基督的形像(林後3:18);他們靠基督保守和護佑(約一5:18);他們將來還要承受基督的榮耀(帖後2:14)。

細心的弟兄姊妹會發現,救恩次序的討論中沒有出現「受浸」,它不重要嗎?不!簡言之,「受浸」是福音信息的核心,是與我們回應恩典的信心密切相關的。由於篇幅原因,我們暫時放下,稍後在專門的主題中討論它。

参考书目

福音証主協會(香港)。《証主聖經百科全書》。(中國基督教協會、光碟版)。

格林柯瑞德。《救贖論》。達拉斯神學院。達拉斯。2023年。

德瑪特斯特。《救贖論》。達拉斯神學院。達拉斯。2023年。

Andy 25-08

歡迎通過email交流:dduck419@hotmail.com

分享到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